找到相关内容804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关於《中观论颂》各品结颂的性质——以第十八品为中心的一个探究

    例如月称在Poussin《明句论》校订本262.1、504.5及法尊法师译《入中论》卷二第三诗颂长行,及卷三第八十五诗颂中均曾引述了《楞伽经》。寂护、莲华戒在实践上关於冥想的阶梯理论同样也援引《楞伽经》...

    觉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00662528.html
  • 穿越禅意的寒意——浅论王维禅诗背后的隐性存在

    超然物外的关照。比如《辛夷坞》:“木末芙蓉花,山中发红萼。涧户寂无人,纷纷开且落。”绝大部分山水诗都有一个静止或者移动的观察点,给人一种镜头感。但是这首诗更像是中国画中的散点透视,更像是一种冥想中的境界,...

    李书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64562697.html
  • 现代佛教:太虚大师的思想背景

    分为两个阶段或两种形式,一是奢摩他,这种禅的终结也就是一种更深冥想法的开始。奢摩他禅,修禅者真正“心注一境”(集中在某种对象上),不动不摇,不起杂念。由于这种安宁和澄明的心境,...

    宋立道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73962936.html
  • 以梵语文献为中心看禅的起源与流变

    个体之我(灵魂)与宇宙我(大我)相应,化我为汝,以臻于众生平等的情怀。  佛教借来将相应加以发展,在坐禅冥想中将心之思与所思相应,相应则化为一如,一如则为平等、平等则成无碍、无碍即得圆融等,从而导致大乘...

    张保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91963118.html
  • 禅宗现代转型之路剖析——兼论吴言生《禅学三书》与当代禅学研究

    禅那”,简称“禅”,它的最初含义是就是静虑,摄念,沉思冥想,澄心静身,期望在此种状态中达到一种主客为一、万物一体的神秘体验。这种特殊的要求就使它与喧哗的语言世界本能的形成一层隔膜。禅的功能主要在于调节...

    戴继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95863155.html
  • 柏林夜话

    的因缘被净慧大和尚接纳为弟子。近二十年来,我读了一些诗文,也作了些冥想,即打坐,我一直有个想法要去古老的东方国家,然后把我接触的东西加以证实。在这期间,我接触了一些日本的禅宗,在接触日本的禅宗书藉过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45963292.html
  • 禅的“公案”与园林空间处理的妙趣

    自己的理智的分别、搜求,苦思冥想,就如同沉缅于世俗的声乐犬马一样,永远不可能达到无限自由、永恒的境界,所以同样是谋虚逐妄、荒唐可笑的。怎样引导这些认真、执著地在虚妄中索求的人跳出俗见束缚呢?于是就有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81863870.html
  • 禅对山水画形成的影响(2)

      所谓“以心观物”,正是参禅人定时进入澄澈空灵的内心体验。唐宋以来的文人诗画家们,不但讲究庄子“其守神,专其一”的精神状态,更强调作画写诗前的清心静虑,凝神冥想。北宋米家山水画的继承者米友仁就说: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82763878.html
  • 禅与园林风格的演变(1)

    、止意、冥想默察有关,终归于心的无欲无念、澄明睿智的境界。佛教传人中国的早期所谓禅或禅学,就是这种修持实践。这时期译禅经、修禅定的风气,还没有脱离印度佛教而自成系统,然而不失为禅宗兴起的铺垫。后经过...中国人是一个特别实际的民族,与印度人之耽于冥想、倾向概念、出世精神及非历史的心智相较,正好成一鲜明的对比。”因此,禅宗只可能产生于中国而不是印度。禅正是“与生活保持着一种密切而不可分的关系”。而禅师们对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05464016.html
  • 法 相 学

    法相宗遂音沉响绝,而佛教佛学日就支离暗淡,几至灭亡。  三、法相学与西洋学说之关系 海运开,欧洲哲学科学传来东土。其学严思辩而求实用,扫除一切宗教迷信与不合论理之冥想、不落边际之空谈。于是精神耗散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65864353.html